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建新闻

【70年,扎西德勒】守护西藏碧水蓝天——中国电建助力美丽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1-08-20 作者:黄 琪 李俊敏 摄影作者: 来源:水电七局 【字号:

“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考察,在中国电建参建的西藏尼洋河大桥调研,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跟随总书记足迹,一道见证中国电建在雪域高原上的绿色答卷。

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

十年前到西藏考察时,总书记就指出,西藏生态保护是重要课题,要很好地保护西藏的碧水蓝天。

生态,西藏的“国之大者”。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西藏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水、光照、野生动物、森林矿产……资源之丰富令人惊叹。

雄奇的珠穆朗玛峰、险峻的南迦巴瓦峰、湍急的雅鲁藏布江、碧绿的巴松措,是世世代代必须珍惜的宝藏。

距离机场不远的尼洋河大桥,总书记停车驻足。“雅鲁藏布江的水系,难得的一块绿地、绿肺。它的生态还很脆弱。”

讲到保护和利用的辩证法,总书记目光长远:“我们要以保护为主。不是破坏生态地利用,而是在生态和谐前提下利用。”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西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年西藏努力的点点滴滴,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电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强调,中国电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建好一方工程、守护一方生态。

作为在藏深耕时间最长、业务范围最广、承担项目最多的中央企业,中国电建在西藏已布局17家勘测设计、32家施工建造企业,规划建设了千余项涵盖水利水电、河湖治理、市政、公路、房建、新能源等多领域工程,为推进西藏绿色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动力。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从极度缺电到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从产能方式单一到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发电“齐上阵”,西藏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着“雪域力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随之不断改善。

在西藏首府拉萨城区内,放眼望去,拉萨河潺潺流动的河水清澈透明,倒映着蓝天下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宽阔宁静的河面上,海鸥、鱼鹰自由地翱翔,柔和的微风吹过,荡起了层层的涟漪。

“没想到变化这么大,拉萨河现在的环境,随手一拍就可以当手机屏保。”拉萨市民李先生由衷感慨。

长期在拉萨生活的人都知道,在拉萨河河势控导工程建成之前,每到冬季,拉萨河河道内露出成片的河床浅滩,流水散乱且游荡不定。滩地上经常刮起风沙,河段两岸的生态环境也因为没有地下水源滋润补给难以维持,植被存活也十分艰难,枝叶枯黄,景象萧索。

“这是拉萨河城区自下而上的第一座拦河蓄水建筑物,是民生工程,也是打造‘美丽家园幸福拉萨’的重要工程。”2020年,为了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对拉萨河城区段进行综合整治,新建6座拦河闸坝。

中国电建勇立潮头,勇担使命,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全方位修复滨河水生态系统,在拉萨河与两岸城区之间建立起海绵生态走廊。

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拉萨河曾经的荒滩沙地已成为历史,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拉萨河,呈现出一派诗情画意的美丽生态画卷,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散步留影。

尼洋河流域,远远望去,水波荡漾、草木葱茏。中国电建正如火如荼地收集、整理及分析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相关资料,不仅对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快致富步伐、实现尼洋河周边县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将进一步促进尼洋河周边县市乃至西藏全区的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

在拉萨河流域中游河段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西藏海拔高、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特殊情况,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环境保护贯穿到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损坏一草一木,实现废水“零”排放。

为了保护周边牧场、农地和河流不受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泥土损失率和植被贫比率的监管力度,首创“弃浆回收再利用”新技术,将使用过的泥浆经过再加工满足性能要求后循环利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有效维护了周边环境。

筑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

雪山蓝天铭记,高原大江见证。和平解放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大,西藏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碧蓝澄澈的天空,牛羊成群的草原,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大古水电站的崛起,也见证着电站建设给当地带来的美好生活。

“感谢国家、感谢中国电建、感谢水电七局。”家住耿赤雪山下山南市达古村的村支部书记扎西巴珠感慨道。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江边,都不知道滔滔江水除了饮用还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电源,还能送来光明。

“以前靠打猎、养牦牛、挖虫草为生,煮饭、取暖都是去捡牛粪。”扎西巴珠坦言,大古电站建设不仅让他们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还让他们搬进了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的“小别墅”。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了老百姓对牛粪、薪柴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助力农牧区生产生活迈向电气化。

他们集资购买了汽车,积极参与电站建设,施工高峰期,每辆车每天可以跑10趟,可以挣到2000元。“能够参与电站建设,特别荣幸,不仅带动了我们村民致富,还能为国家生态环保作贡献。”电站投产发电后,清洁的能源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藏居民家中,大大降低老百姓对牛粪、薪柴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助力农牧区生产生活迈向电气化,为“碳减排”贡献着“雪域力量”。

大古电站建设只是中国电建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缩影。

回眸中国电建与西藏的第一次邂逅,还得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说起。1956年,中国电建胸怀西藏水力资源普查和考察的使命,开展鄂穆楚河(扎曲)昌都电站选址,拉开了服务西藏、建设西藏、援助西藏的序幕。

入藏65年,从昌都到拉萨、从那曲到阿里,再到山南、日喀则,中国电建的足迹踏遍西藏74个县区。世界海拔最高、中国水头最高的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雅鲁藏布江干流建成的第一座藏木水电站,金沙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叶巴滩水电站,点亮生命禁区的阿里燃油发电厂……作为西藏能源规划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电建先后完成了西藏境内95%以上河流的水力资源普查,开展了全域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普查论证,在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设计建设国家及西藏重点清洁能源工程36项,承担西藏各阶段新能源发展规划,在点亮365万西藏同胞富民兴藏的康庄大道时,为筑牢西藏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积极贡献电建力量。

同为耿赤雪山下,中国电建承建的西藏装机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大坝拦腰横亘在蜿蜒的江水中,世界海拔最高(3449米)、落差最大(80米)的鱼道层层叠叠的堆砌在大坝右岸陡峭山体上,宛如银龙般跃起腾飞,为大坝阻隔的上下游成功架设了一道鱼类洄游的“鹊桥”。

为保护尼洋河水生态环境,多布水电站专门建设了鱼类增殖放流站,长期驻守着一群研发人员,他们日复一日地上堤坝、下泥塘,做着珍稀野生土著鱼类的驯养和繁育工作。自建成以来,对双须叶须鱼、拉萨裸裂尻、拉萨裂腹鱼、异齿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5种尼洋河本土鱼类进行驯养培育和放流监测,对黑斑原鮡、尖裸鲤两种珍稀鱼类进行科研养殖,累计增殖放流11.2万尾鱼。

放流活动对尼洋河流域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了生态补偿,改善了尼洋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增殖放流站的建立真正做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为鱼儿的繁衍打通了一条金色的生命线,用实际行动谱写出绿水蓝天的生态梦想,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典范。

幸福在绿水青山间绽放

在西藏东南部,行走在被誉为“地球上的最后秘境”,号称墨脱县第二条生命线的派墨公路上,满眼都是醉人的“电建绿”。

全长66.9公里的派墨公路,境内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建设者用心守护原始美,用心留住原生态,严格执行“不破坏,不扰动、不干预”的工作要求,全方位保护好秘境中的这片“净土”。

路基开挖全力做到不破坏、少扰动,对古树名木砌筑花坛围挡保护和编号挂牌保护;采用新技术对路基挡墙外立面进行生态修复,使上下边坡浑然形成生态一体化;拌合站设置三级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一体化,达到和提高现有环保水平;精心编制《环保工作手册》,人人争做环保卫士,努力将派墨公路打造成“路在林中,林在路上,绿不断线,景不断链”一体化绿色生态空间。

而对生态保护的极致苛求,在老虎嘴隧道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电建派墨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合同老虎嘴隧道长1554米,紧接进口端路基为倒悬体高陡边坡,上下边坡高度均超过180米,且边坡上生长着各种茂盛的植被古树,若按路基施工进行钻爆开挖,必将对该处植被古树、河道进行大规模的扰动、破坏,粗略估算爆破的石方就有近10万立方,对生态的破坏力度可想而知。

摆在建设者面前路有两条,一条是按原合同执行,另一条是增加投入,将明挖改为暗挖,用穿山隧洞取代路基钻爆,但这样做就会增加600米的隧道施工任务,人财物的投入、施工的风险和工期的压力都会相应加大。

面对这样的抉择,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决定避开该段高陡边坡,完整地保存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面临选择之时,电建人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

路在延伸,绿在生长,幸福在绽放。从墨脱西行近1000公里,便抵达了“晒着太阳就能挣钱”、年平均日照时间可达3300小时日喀则桑珠孜区江当乡光伏小镇。

目之所及,一排排崭新漂亮的藏式楼房依次而建,房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宽阔的广场、平坦的道路、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如茵的绿草和一排排太阳能路灯……

“为提升群众的居住满意度,我们建设了3个景观湖、8个小广场,湖体面积达9.8万平方米,还种植了雪松、柳树、杨树、槐树等树木,绿化面积达47万平方米。”作为日喀则市面积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严格保证施工质量,引进新工艺,使用新材料,还原藏式特色建筑风格,力争符合当地群众居住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部还组织员工与当地群众共同种植了2000株月季,为群众营造更加舒适美丽的宜居环境。

“做梦也没想到,能从山沟里那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江当乡嘎藏村54岁的边巴一家4口搬进光伏小镇后,他还当上了清洁工,每月有4500元的收入,女儿还在附近开了一家藏餐馆,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除此之外,这些楼房的屋顶还将安装光伏发电板,项目实施后,在用电自足的前提下,还能额外增加收入,为群众开辟出一条致富新坦途。

类似的故事在松盘乡达嘎村上演。

“我们之前给青稞浇水,要翻一座山,跑十几里地,用牛车去拖水,一天下来也浇不了多少地,时间都在路上了。现在好了,家门口的水沟里面有水了,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想想就高兴”,达嘎村村民扎西多吉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植青稞为经济来源,每年的3-4月为青稞播撒种子和浇水的季节,而这个季节也正是西藏的枯水季节。

2019年12月,中国电建承建的长达17.126公里的旁多灌溉输水洞工程通水,标志着历时10年的旁多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全部完工。旁多灌溉输水洞工程通水后,灌溉面积达65.28万亩,惠及林周、达孜等县(区)431个自然村,工程灌溉效益将得到完全发挥,确保了拉萨河流域粮食安全;每年可为拉萨市提供工业用水0.85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可由现状的73%提高到95%;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旁多电站发电效益,为缓解藏中电网用电紧张,特别是冬季用电紧张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让绿色成为西藏最美底色,中国电建是倡导者,更是实践者、贡献者和见证者。

对环境负责,就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负责!

西藏羊湖水电站:世界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

西藏最大内需水电站建设雪域高原生态环保电站,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

雅鲁藏布江干流林芝段河道治理工程增强河道岸坡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达到保护人口、财产、耕地、河道安全行洪的目的

雅鲁藏布江中游鱼类增殖放流,保护雅江生态

西藏派墨公路采取“不扰动、不破坏”环保理念,最大限度保护高山流水和森林植被

拉萨河河势控导工程包括气盾坝、调节闸、导流墙、鱼道和充排气泵房等部分。发挥保持水土、治理河道、美化环境等综合效益

卓玉水库工程对下游大片农田的灌溉、县城供水、水量调解、生态保护、群众增收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效益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78 【关闭】 【打印本页】 【加入收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