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建新闻

【援藏纪行】65载坚守,“电”亮雪域高原

发布时间:2021-08-24 作者:邱云 摄影作者: 来源:成都院 【字号:

这是一片神奇的高原,雪峰连绵,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万水奔腾,邀铁塔银线联接万里。

彩旗招展,格桑花开。今天,这片高原迎来和平解放70周年。布达拉宫,见证沧海桑田的变迁;雅鲁藏布,奏响换了人间的欢歌。

能源,是巨变产生的动力和催化剂。无数能源建设者接续奋战,雪域高原被“电”亮,实现了从寒冷幽暗走向温暖光明,从能源稀缺到输出反哺的完美蜕变。这其中,离不开中国电建人65年来艰苦卓绝的坚守。他们在西藏的大江大河留下深深足迹,树立起水力普查、规划选点、清洁能源开发、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座座丰碑,也见证和托举西藏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初心不变,填补西藏水力资源普查空白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大部分河流缺乏实地勘查资料,西藏河流更是由于地形险阻,人迹罕至,属于无资料的“空白区”。

成都院胸怀水电报国的使命,建院后对西南河流开展水力资源普查。1956年,5支普查队活跃在西南大中型流域。其中,一支队伍奔赴川藏边界的金沙江及西藏昌都测量,开展地质、水文、社会经济调查,拉开了服务西藏、建设西藏、援助西藏的历史大幕。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在世界屋脊上,要摸清其家底显然并非易事。道路状况极差,滑坡、崩塌、雪崩、泥石流等灾害随时都会发生,还需克服高寒缺氧。普查队为了绕过一段悬崖,或跨越一条深涧,需要攀爬好几天。

“乘羊皮筏子渡江遭遇险滩,一名战友被激流卷走不幸牺牲。” 类似这样惊心动魄的记录,在队员的调查本中偶有发现。

西藏此时正处民主改革期间,匪患肆虐,队员必须携带仪器、自卫武器及生活用具。不难想象,每一段河道的勘测调查,要付出多大的艰辛。

所有一切,并没阻止队员脚步。他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多次进藏,对昌都鄂穆楚河、再兴沟、金河和澜沧江等河流进行实地查勘,带回一系列宝贵资料。3年后,成都院对昌都电站开展勘测设计,后因反动分子悍然发动武装叛乱,技术人员也没放弃继续工作。

江河不息,传颂初心不改的动人故事。至1979年,成都院整理分析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堆龙曲、沃卡河等河流勘查规划资料,羊卓雍湖及直孔等电站勘测设计资料,最终完成西藏水力资源普查成果。这些珍贵成果,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也为西藏水力资源全面、科学开发,立下功劳。

时光,如雅鲁藏布江滚滚向前。2006年,成都院对“大拐弯”水力资源进行全面考察。30多人组成的考察队伍,兵分两路深入无人区,直面生死考验,为西藏接续能源基地建设描绘壮丽蓝图。

科学设计,推动7市区主力电源点建设

促进西藏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电建矢志不渝的追求。65年间,建设者踏遍七市区山山水水,让一颗颗水电明珠闪耀江河,照亮雪域。

西藏和平解放后,世界屋脊改天换地,高原处处百废待兴、生机盎然。拉萨周边新建了一些小型水电站和火电站,但电力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大型电站上马被提上日程。成都院于1973年开始对拉萨地区开展规划选点工作,1974年提出了开发羊湖电站的建议。

羊湖取水口海拔4450米,天然落差840多米,装机容量11.25万千瓦,是当时西藏最大水电工程。在如此高海拔修建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世界上还未有先例。中国电建敢为人先,以西藏发展为己任,经过20多年的艰难探索,世界海拔最高、中国水头最高、隧洞最长、自动化水平最先进的抽水蓄能电站于1998年投产,极大缓解了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电力紧缺,谱写了征战雪域的英雄壮举。

在中国电建最早进入西藏的昌都地区,一座装机6万千瓦的水电站巍巍矗立在金河上。

1995年,成都院承担了金河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工作。设计周期紧,时任成都院副院长的晏志勇为队长,带领70余人精干队伍奔赴现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队员以高昂的斗志、满腔的热情,战胜了高原的恶劣自然条件,按时提交高质量的设计报告。金河2000年破土动工,2004年全部建成投产,比计划提前五个月,结束了昌都电网严重缺电和没有骨干电源支撑的历史,为玉龙铜矿工程的开发、昌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供能源支持。

令人痛惜的是,在金河电站建设期间,一名驾驶员驱车前往工地,翻越海拔5000米怒江山突发脑溢血。“坏了,眼睛看不见了!”话音刚落,他以顽强意志踩下了人生最后一脚刹车,将车安稳停在悬崖边,挽救了车上4位同胞的生命。

2010年11月,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首次被建设者拦腰截断。作为西藏“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藏木是雅鲁藏布江干流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带动了加查、大古等电站建设,实现了西藏装机规模的大跨越。

在西藏,每一个生灵都尤为珍贵。为了减少对鱼类生存繁殖的影响,成都院在藏木水电站成功设计出世界上海拔最高、落差最大、规模最大、长度最长、过鱼效果最好的过鱼设施,并建设了鱼类增殖站,每年培育10万尾珍稀鱼类,成就了工程建设与资源保护同步推进的高原样本。

不懈坚守,提升西藏能源覆盖供给能力

西藏幅员辽阔、地广人稀,高寒农牧区、边远地区用电成了薄弱环节。让边远地区的人们,真正用上洁净、充足的电,是中国电建不懈坚守的动力。

阿里,位于西藏最西端,被称为“生命禁区”。多年来,受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等制约,2006年前一直是全国唯一一个无常规电源地区。

1992年,成都院开展狮泉河水电规划选点工作。狮泉河海拔4350米,空气稀薄、温差大,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度。

在狮泉河建设的十多年时间里,成都院人经历了生与死的较量,创造了在生命禁区建成高原明珠的奇迹。2007年,电站投产,阿里首府狮泉河无常规电源、靠柴油机发电间歇供电已成历史。

西藏除了水资源禀赋突出,太阳能资源也极为丰富。2008年,成都院在阿里选址光伏电站。因为有了稳定电能供应,阿里一年发生巨变,外来人口大幅增加,公共设施、办公大楼和住宅楼鳞次栉比。时任阿里行署专员达瓦说:“狮泉河电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光明,更主要的是水库建成后,狮泉河镇的气候和湿度大大改善,过去种不活的红柳,现在能种活了,人们生活舒适多了!”

作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西藏墨脱在2013年才告别“高原孤岛”。与交通不便相伴随的,是电力不足,当地生产生活用电靠小型柴油发电机。2013年底,墨脱县最大的水电站——亚让电站在墨脱人们的深切期盼中,终于开工建设。为了让宝贵电能早日服务墨脱,中国电建以大局为重,加大对项目资金、人力、技术与管理的倾斜力度,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让墨脱彻底摆脱“电力孤岛”。从四川来此经营宾馆的陈亚高兴地说:“再也不愁因为停电,游客吵着要换地方的事啦。还计划升级改造,满足中、高端客人需求。”

电源的建设也带动西藏电网的日益发展壮大,藏中电网等电力天路建设,使得青藏高原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往远方;地处高原深处的普马江塘乡,海拔 5373 米,成都院设计的输变电工程结束了这个“世界海拔最高乡”无电历史,也大大促进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普芒康县盐井110千伏输变电EPC工程,实现了深度贫困地区人民由“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一张张光明的网、幸福的网已在雪域高原悄然织密。

在高原上,唯有精神高于高原。中国电建依托强大能源电力建设能力,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发。山南措美哲古风电场,为4500至5500米海拔高度区域的大规模风电开发提供研究成果和工程借鉴,填补超高海拔风电开发领域的空白。

格桑花向着红太阳,雅江水唱出幸福曲。如今,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每一寸土地都升腾起喜悦。中国电建65载坚守,信念如喜马拉雅坚毅,在高原至纯至美的背影下,生动磅礴,闪耀寰宇。

羊湖抽水蓄能电站:世界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

狮泉河水电站:结束了阿里首府狮泉河无常规电源、靠柴油机发电间歇供电的历史

山南措美哲古风电场:填补超高海拔风电开发领域的空白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212 【关闭】 【打印本页】 【加入收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