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建新闻

【一带一路故事】中老铁路人的“一天”

发布时间:2020-04-29 作者:刘向波 摄影作者: 来源:水电十五局 【字号:

在距离祖国千里之外的老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栉风沐雨,迎难而上。

面对当下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左手抓防疫,右手保生产,稳步向前,坚定不移。他们是电建中国水电十五局中老铁路的建设者。

日夜交替,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汗水谱写着一曲又一曲朴实而又动人的乐章。

黎明前的逆行

远方山上的启明星刚刚升起,黎明前的项目营地静悄悄。而此时董晓波早已起床,正准备驱车前往一百多公里外的万象,这位项目后勤管家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自全球疫情爆发以来,老挝政府为了预防疫情,采取了“封城封路”等措施,项目部往常的物资输送渠道受阻。

粮油蔬菜、办公用纸、口罩消毒液等必需品开始紧张,董晓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确保大家的生活所需,他不顾个人安危,联系村长开通行证,亲自驾车到万象,设法采购紧缺防疫物资,集中采购生活物资等。

由于往返目的地山路遥远,为了节省时间,提高采购效率,所以董晓波选择天还未亮就早早出发,他只身一人,对照物资采购清单,冒着风险跑遍万象的采购地点。

中午饿了,就在车上啃几口自带的“锅盔”,渴了,就喝自带的开水,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障项目后勤物资供应,保障项目生产的正常进行。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最美逆行者”。“大家在生产一线流汗,我在后方帮大家做好防疫和后勤保障,只是做了点本职工作,不值一提。”这位四十多岁的老大哥操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令人倍感温暖。

烈日下的坚守

 老挝四月的晌午就像烧开锅的蒸笼,闷热难耐。天气预报连续数日显示39℃以上的高温天气。

好,我马上就过来”。炎炎烈日下,一工区技术负责人杨春锋徒步穿梭于各个工点之间,为施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晒得黝黑的皮肤就像闪耀的勋章,诉说着他点点滴滴的过往。

受疫情影响,工区人力资源吃紧,但工期就是命令。杨春锋和同事们负责的段落又是全线施工的“排头兵”。

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他率先站了出来,带领大家赶时间、抢工期。逐个工点排查解决问题,落实生产情况,对待每个细节严肃认真。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年轻的技术骨干“脾气”背后是担当,同事们向他反映工作中的问题时,得到最多的回馈不是苛责而是“我来联系解决”的豪爽。

眼看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杨春锋才让司机带自己去医院。原来几天前,他在施工现场解决问题的时候掉下了侧沟,不小心摔伤了膝盖。

但是,在紧凑的工作节奏下,他硬是没有吭声,带领大家冲锋陷阵,自己却默默忍受着病痛,付出超出常人的辛苦。

天色渐晚,由于宿舍网络信号不稳定,他习惯在院子路灯下和家人视频。手机里传来父母妻子的牵挂和女儿的笑声,杨春锋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一天的疲惫和周围的蚊虫都显得微不足道。

当面对家人的问候时,他的回答最多的还是“我这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

晚霞里的友谊

日落时分,天边的晚霞显得格外温柔,夕阳余晖映照一位“司机”黝黑的面庞。这位憨态可掬的“司机”其实是项目部的老挝籍翻译阿森。

通过几天的努力,他同项目征迁负责人终于拿下了又一个钉子户,阿森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疫情期间,半数老挝籍司机因当地“封村”请辞,阿森不仅甘愿接受项目上封闭管理的规定,还主动承担起值班车司机的任务。

他与征迁的同事一起翻山越岭,深入当地群众谈判斡旋。阿森超强的翻译能力和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为项目征迁工作扫清了语言甚至是文化障碍。

生活中,阿森更是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时常将家人手工制作的古树茶拿给项目上的同事分享;也总是乐于帮助同事们解决在老挝生活的各种难题。

中老两国的传统友谊,在阿森这样平凡普通的老挝藉员工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见证。

每年4月14-16日几天使老挝的泼水节,也就是当地的新年。本该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的阿森,看到目前正在组织生产大干,自动放弃了回家过年看望父母的愿望,坚定的留了下来。

可就在大年期间的4月17日,家里传来噩耗,阿森年逾八旬的祖母离世。悲痛之际,这位善良的大男孩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后来,同事们才得知,在这抗疫的关键时刻,在项目最需要他的时候,阿森选择默默承受心里的痛苦,留下来继续和中国朋友们在一起,父母也理解支持阿森的决定。

大家为阿森送上安慰的同时,对这位老挝朋友也多了几分敬意。

也曾有人问过他,留下来是否感到后悔,阿森望着伸向远方的铁路线说到,“等铁路修好了,火车鸣响的汽笛就是我最大的自豪,也是对奶奶最好的祭奠”。

夜幕中的匠心

夜深人静,项目部大院里偶尔几声虫鸣,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早点儿休息,可工程部办公室的灯总是熄灭最晚的那一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是工程部主任张保刚的座右铭,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他是一名优秀的技术管理。

学校里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夜幕下的办公室总是有他翻阅资料,研究方案的身影。

专业能力无需赘述,各种证书更是不在话下,这位文质彬彬的85后是中老铁路项目上名副其实的学习标兵。

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做支撑,再加上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张保刚为项目节约成本,提质增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就在几天前,项目部微信群里传来一个好消息,经过与设计单位协调,在施工现场原有电力通信过轨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合理利用。这为现场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面对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他不好意思地憨笑道,“一些小事情,没有什么。”的确,自项目开工至今,由他经手参与的设计变更已达百余次,这一次对他自己来说,可能就是一件普通的“小事情”。

正是因为无数个日夜踏实勤恳的坚持,秉承电建人的工匠精神,才成就了张保刚口中的这一件件“小事情”。

疫情面前,有多少人“逆”行而上,又有多少人坚守岗位……中老铁路的建设征程中,有电建员工坚守初心的执着,有老挝兄弟无私忘我地奉献,我们坚信一度雾霾必将散去,多彩阳光终回大地!中老友谊的花朵开得更加鲜艳!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17 【关闭】 【打印本页】 【加入收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