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建新闻

【新春走基层】角色在变,唯热爱不变

发布时间:2020-01-14 作者: 摄影作者: 来源: 【字号:

第一次见到代辉,是在会议室。讨论问题时,他慢条斯理,有点书生气,似乎少了些项目管理者的“挥斥方遒”。

听他声音好像感冒了,代辉尽量控制自己,不大声咳嗽。他耐心地记录着,笔记本上写满了英文。

“你都习惯用英文做笔记吗?”

“是的,平时多练一练,慢慢就成习惯了。”代辉笑了笑。

 “代总监”:与时间比赛的行者

背着沉甸甸的行囊,踏上南下的绿皮火车,轮毂撞击铁轨的哐啷哐啷声,牵引着丝丝兴奋,渐行渐远。熟悉的环境和生活,被夜色悄悄蒙上了轻纱。年轻的工程师们,将在老挝这个陌生的国度,书写人生的一撇一捺。——代辉

那是8年前的冬天,老挝南欧江二级水电站建设启动了。监理部副总监代辉,与范林文、代川平、刘成林、曹科一行,由成都赶火车到云南,再转道前往老挝,开展电站监理工作,开始了成都院人扎根老挝热土的故事。

在当时,老挝到处缺电。在无人区建成的临时营地,停电是常有的事。这里看不到都市一派繁盛的景象,无边的森林、汹涌的江河,大自然在这里所呈现出来的壮阔景象,并没给建设者带来新鲜感受。

这里的炎热和暴雨,倒是让人印象深刻。在最热的季节,一到中午,板房里就跟蒸笼一样,被太阳晒得快化了,不透一点风。可工作还得坚持干,代辉与同事们晒完“日光浴”,再进板房“蒸桑拿”。到了雨季,雨大得要把板房砸穿,风刮得要把屋顶掀翻。

极端的天气,给初入老挝的他们一个下马威。

暴雨烈日可以蹂躏他们的身躯,却无法击退他们奋斗的意志。代辉他们清楚,选择了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度开拓事业,就如同选择了责任和使命,而这种责任和使命的背后就是企业重托,就是成都院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的央企担当。

困难是躲不掉的。这个工程每年正常施工的时间不多,施工安排和防洪度汛必须好好琢磨。他们的模样,瞬间成熟了好几岁。

2013年8月,南欧江流域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看着一寸一寸上涨的河水,和刚填筑好的围堰,他无比焦急。30多个小时昼夜坚守工地,手机不离身,随时刷新水情信息;眼睛不敢合,关注着抗洪现场进展,与参建各方及时沟通施工情况。直到黎明的太阳升起,晨曦洒在慢慢下降的水面,代辉绷紧了一夜的弦,才终于松了下来。

抗洪胜利的自豪感还未消退,新的挑战又来了。在电站成功实现大江截流后,业主提出新的要求,电站需要提前发电!

代辉身上有股韧劲,似乎随时可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他组织监理部人员,细化分解内部月度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调整责任分工,与参建各方咬紧牙、打硬仗,严格执行“无缝对接”和“24小时验仓”制度。

历经无数个日夜的奋战,电站顺利实现提前4个月投产发电目标,开创了老挝境­­­内水电建设的先河,让中国电建POWERCHINA的力量与速度,闪耀在“一带一路”。

“难,真的太难了!”每每谈起工程推进的一点一滴,他们总是神情严肃。不用想象,毋需想象,因为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曾是青春年华,也是热血儿郎。头枕着异国明月,身披着雨水烈日,只因他们都是成都院的一员,他们的风采在老挝的土地上久久飞扬。

“代经理”:总承包业务的忍者

阳光洒在广阔的波多芬高原上,让连绵的青山有了迷幻的色彩,似海洋,似蓬阁。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峦竟与天空连在了一起。午间,有了些许暖意。拼搏在海外的他们,迎着微风,面朝青山,稍作停留,转身朝着大山深处前进。——代辉

2015年11月,成都院正式签署老挝南碧梯级电站总承包合同,这是成都院第一个海外EPC项目,对于以“国际优先”为发展战略的成都院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一年后,代辉再次踏上前往老挝的征程。

这一次,他不再以监理工程师的身份出战。从熟悉的监理岗位到陌生的总承包行业,角色的转变,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虽然在老挝待了好几年,但以前的南欧江项目,周围的同事几乎都是中国人,基本不需要外语水平。而南碧项目合同采用英语,其专业性要求更高。同时,政策、法律、技术、资源等,都需要重新学习梳理。他的手机里装了英语、老挝语学习APP,一有空就打开练习。又自费报了培训班,请外教一对一进行强化训练。

与当地承包商和许多政府人员的沟通,大部分时间需要使用老挝语。南碧项目部聘请了一位老挝员工阿郭,负责现场翻译,中文不错。代辉一有机会就和他用老挝语交谈,进步神速,一口地道的老挝语,让他与业主沟通起来更为顺畅。代辉还组织项目部人员,跟着阿郭学老挝语。为了增强互信,他安排阿郭去业主办公室教授中文。说到开心处,大家乐呵呵地笑成一片。

几经努力,语言障碍在南碧消解于无形。中、英、老三种语言在这里随意转换,怎么方便怎么来。

老挝制造业主要依靠进口。项目的推进,需要大量的物资、设备从其他国家进口。问题又来了,解决免税清单的报批工作摆在眼前。代辉对此,还没有多少概念。好在他好学的特质又发挥了作用,代辉立即开始搜集资料,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通过近2个月的整理,加班加点地完成了清单初稿。

他高兴地将清单送到老挝政府机构,却被告知清单需要调整。一股子兴奋劲,被当头泼了冰水。

代辉收拾好心情,继续组织调整,反复同老挝政府部门沟通。老挝能矿部会议室的木地板,都被踩出了中国节奏。3个月后,调整的免税清单,放到了老挝政府5个部门联合会议的桌上。

这一刻,代经理第一次感觉到了做总承包的成就感,也更加认定了“坚持”的意义。诚然,坚持的行为是最朴素的,仿佛带着天空的蓝、大地的黄,凝实而厚重;但它又是壮阔的,如同它所在的高原沃野,磅礴而激昂。

收获总是在努力之后,频频来访。在融资尚未解决、主体工程无法按计划开工的情况下,南碧项目部连续2年获得业主满意度调查的“优等”。现场业主Mr.Keo夸奖代辉,“里来里来”(老挝语:“很好很好”)。Nam Bi Power Company现场技术员Mr.Leo,说代辉是“艾弄”(老挝语:“兄弟”),大家彼此相爱,如同一家。就连现场78岁的泰国工程咨询Mr.Songkram见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和他来个热情的拥抱。

2019年8月,代辉担任南碧EPC项目常务副经理。项目经理刘建林评价代辉:“他的转型是成功的。”

 “代班长”:共进退团队的领者

青春的汗水挥洒在滚烫的工地现场,铸就夕阳在混凝土大坝上反射出的金光;青春的汗水飞舞在山腰空旷的球场,勾勒出活力澎湃的胸膛;青春的汗水滴落在午夜台灯照射的书本上,积淀成知识和理想描绘出的未来景象。——代辉

一个人,没有精神力量的鼓舞,精神力量的支撑,不可能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同样,一个团队,没有精神力量的积淀,精神力量的延续,不可能紧抱成团,迎接各种挑战,屹立不倒。

从代辉的言谈举止中,很容易察觉到,他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团队合作的人。每次与代辉聊天,他都在笑。他身上有股向上的力量,温暖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在南欧江监理部时,代辉发现年轻人面对繁杂的工作、艰苦的环境、闭塞的信息,难免对个人的价值、工作的认知和事业的追求感到彷徨。经过多个项目、多重身份历练的代辉,显得更为成熟,也更为暖心,他总是细心留意,感受每个人的状态和心理变化。每天下班,陪着他们一起散步、聊天,讲讲工作心得,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难题。

他懂得松弛有道。面对学习,代班长是严格的,“强迫”年轻人们系统学习工程管理和技术知识,报考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后续学历。工作之余,代班长是活跃的,带着大家一起开展各类体育运动,“走,整起”,就成了球场的集结号。项目部已成为了一个家,每位员工,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南碧项目位于老挝色贡省Nam Bi河上。很难想象,在阳光如此充足的老挝,也有需要穿上羽绒服的地方。每年11月,老挝其他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旱季,而南碧项目所在的Dakchueng县却刚好进入绵雨季节,项目所在地的气温有时比成都还冷。

项目营地还未建设,项目部暂时蜗居在租住的旅店。潮湿的环境,泥泞的路面,和房间里微微发霉的味道,伴着阴雨绵绵的天气,给项目部的生活带来一丝“寒”意。

代辉总是有一套凝聚团队的法子。他很谦逊,说这是在老班长刘建林那里学到的。他化身为炊事班班长,带着大家一起做菜。代辉的红烧鱼、胡林的猪肉炖粉条、郑家华的土豆烧牛肉……各自端出拿手好菜,这南腔北调的家的感觉,在傍晚的餐桌上渐渐香浓。

很少看到代辉批评人,他习惯用鼓励去帮助人。他鼓励90后王兵每天和郑家华早起前往集市采购,在讨价还价中更快学会老挝语;刚加入团队的老挝年轻翻译阿明,在他的鼓励下,中文说得更地道了。阿明很喜欢团队的温馨氛围,有时待在项目部,也不回家。

每当看到团队饱满的精气神,代辉更加坚信:“一个不会‘笼络’人心的班长,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班长!”

但是,他称不上一位好父亲。代辉的女儿“小七”,5岁第一次独自参加夏令营,7岁第一次学会包饺子……就连女儿的第一声啼哭,都是他匆匆从工地赶回,隔着暖箱听到的。有太多太多的第一次,代辉来不及参与。

2020年元旦,代辉又没回家。春节,他仍将坚守在现场,好让其他同事回国团聚。以工地为家的人,只能将思念化为心底的柔软,在异国他乡抱团取暖。

与他们短暂相处的几天,总能感受他们澎湃向上的精神温度,更感叹他们充满张力的精神长度。团聚与坚守之间,映射出担当精神的熠熠生辉。

此刻,遥远的Dakchueng县,有一群人,远眺北方,那里有故乡,有家,有灯火,也有亲人和无尽的思念……

代辉在野外查勘期间小憩(前)

代辉组织现场技术讨论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202 【关闭】 【打印本页】 【加入收藏】
相关新闻: